GRG是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,掺入适量有机或无机纤维和外加剂与水混合,用缠绕、辊压压制等方法成型,经凝固、干燥制成的建筑板材。
石膏硬化体脆性较大,且强度不高。加入纤维材料,如木质刨花、废纸纤维、玻璃纤维等,可使板材的韧性增加,强度提高。因此,GRG既保持了足够的强度,又省去了纸而石膏板高成本的面纸,是发展无纸石膏板的主要品种。与其他纤维增强板材相比,GRG中加入的纤维较多,纤维加入量一般在10%左右。纤维类型可以是纸纤维、木纤维、甘蔗渣、草纤维、玻璃纤维等。
建筑石膏中加入水质刨花制成的板材称为石膏刨花板(木质GRG)加入纸纤维制成的板材称为纸GRG,通常简称为GRG。
作为墙体材料使用的GRG包括单层均质板和复合夹芯板两类。前者为单层结构,全部由熟石膏、纤维和添加剂组成;后者为三层结构,上下两面层为均质板,芯层由膨胀珍珠岩、纸纤维和胶料组成。
石膏纤维板不以纸覆面,生产成木低。板材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,防火、防溯、隔音以及可钉、可据、可装饰的二次加工性能,也可调节室内空气湿度,不产生有害人体健康的挥发性物质。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半干法生产工艺,可减少生产与干燥的能耗。因此是一种理想的石膏基轻质墙体材料。
GRG于1972年由德国首次研制成功。1975年,德国Knanf公司将湿法GRG技术介绍给中国,随即中国开始GRG的研制工作。1976年用长网缠绕铺浆法生产GRG获得成功;并在随后研制开发了其他湿法工艺如辊压法和抄取法等。20世纪70年代,日本开始研究使用排烟脱硫石膏,将石膏粉与纸纤维相混合以湿法成型并压制而成纤维增强石膏板。
20世纪90年代,中国湖北三环墙体材料有限公司与德国ACE公司合作,引进德国Si-empelkamp公司技术和年产300万平方米半干法纸GRG生产线,并于1997年建成投产,标志着中国GRG的生产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前列。
GRG有湿法和半干法两种生产方法。湿法工艺是指水膏比0.5以上的生产工艺,半于法生产工艺指GRG水膏比在0.5以下。由于水膏比不同,板坯的成型方法也完全不同。
目前GRG的生产绝大多数采用半干法生产。1971年,德国的两家公司首先联合开发成功半干法GRG生产工艺。该工艺稳定,用水量少,GRG产品以强度高、耐湿、耐火、隔声性能好、便于施工等优点,很快赢得了市场信誉。目前,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,都利用德国提供的技术采用半干法生产GRG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