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GRC制品经近30年来的努力,获得了较快的发展,但我国GRC行业水平,从整体来说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,主要表现在:
(1)抗碱玻璃纤维产品品种尚不多,产量尚较小;
(2)GRC生产工艺和装备尚较落后,规模化、机械化水平尚较低;
(3)GRC制品在建筑上和其它工程上的应用,应用面尚不广,应用量尚较小;
(4)科学研究经费投入不足,研究尚欠深入,特别是应用研究,生产工艺装备的研究滞后,产品标准、施工规范、图案等跟不上发展需要。
国外在GRC的研究和生产中,大多数走的是采用抗碱玻璃纤维增强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路线。众所周知,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Ca(OH)2硬化体乳溶液之碱度较高,对抗碱玻璃纤维的侵蚀带来危害,严重影响着制品的耐久性。
而我国在GRC的研制和开发中,走的是"双保险"的技术路子。即既使用抗碱玻璃纤维,以提高其在水化硬化水泥的高碱性环境中的耐蚀性,又采用PH值不大于11.5的低碱度水泥(如硫酸铝Ⅰ型低碱度水泥等)减少水泥水化时氢氧化钙(Ca(OH)2)的生成量,降低了抗碱玻纤使用环境的碱度,减少了对抗碱玻纤的侵蚀性,根据有关专家介绍,这种双保险的技术路线制成的GRC制品,在北京室外大气环境中使用,其强度半衰期可达100年。建议进一步深入对"双保险"技术路线结构、机理的研究,跟踪耐久性试验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详实的数据,对"双保险"路线的耐久性进行科学的评价,以促进GRC健康向前发展。